无效的笔记
随时随地都在写的笔记
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,应用商店里涌现出无数笔记应用。大多数笔记应用都可以免费使用,并且交互设计越发新颖,让我们很方便地就完成记录。
于是,我们开始在各种场景下记录笔记:学习时记录知识点,旅行前整理攻略,遇到公众号的不错文章也要保存下来。
似乎只要记录下来,这些内容就能永久留存,不再有任何“忘记”的感觉。
爆炸了的笔记
久而久之,我们积累的笔记越来越多,分类与标签也愈发繁杂。笔记应用变得杂乱无章,管理难度直线上升。
就好像是我们又复刻了上一辈的习惯:超市的购物袋要留着,用过的旧纸箱不舍得扔,不穿的衣服也一直放在衣柜最深处,
潜藏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囤积本能,让我们留存着每一样拥有的东西,总觉得“万一以后用得上呢”。
笔记的意义
其实这样的笔记已经毫无用处了,不过是在制造更多信息熵出来。
我们只是将互联网上的内容重新整理,期望借此加深记忆,却未创造更多价值。
完成学习后,笔记的重要性便会降低。相比之下,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关键。
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过往笔记,分辨哪些只是重复搬运,哪些真正对自己有价值。
笔记也要断舍离
我很喜欢断舍离的哲学思想。人的精力和资源都是有限的,通过断舍离,能将更多的精力去完成更重要的事情。
怎么做笔记的断舍离呢? 找到心动的感觉是关键。
重新阅读过往笔记时,如果某篇笔记无法引发你心动的感觉,就可以考虑将其删除。若担心后悔,不妨创建一个存档文件夹,将这类笔记暂时存放其中。
一段时间后,再次查看这些存档笔记。若依旧没有心动的感觉,不妨感谢曾经认真记录的自己:“谢谢你的努力,如今的我已成长,不再需要这篇笔记。” 然后放心删除。
善用AI
从 2025 年起,AI 技术发展迅猛,能快速帮我们提取有用信息,让大脑得以解放,专注于更有价值的事务。
只要我们学习到原理和思想。遇到遗忘的知识点,借助 AI 搜索即可。随着使用次数增加,自然能熟练运用。
而且,知识若不加以运用也会逐渐遗忘,比如高中生物课上学习的植物细胞结构、光合作用具体过程,又有多少人能清晰记得呢?🥱
放下自己对知识的焦虑,善用AI,让我们的精力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。